【景觀原型|研究】景觀設計策略 基于原型理論的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
2021-12-09閱讀:2230發(fā)布:金云峰來源:金云峰公眾號作者:金云峰
【引文格式】金云峰,姚吉昕,顧丹葉.景觀設計策略 基于原型理論的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J].風景園林,2015(10):100-105.
【摘要】城市文化中心作為城市一處重要而獨特的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具有其獨特性。從城市文化中心場地矛盾出發(fā),分析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難點,在此基礎上提出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需要重視的三個方面:地理、空間與文化;結合原型理論的景觀設計方法,提出文化中心景觀在這三方面具有針對性與操作性的景觀設計策略;并以實際項目佛山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進行說明,旨在對文化中心景觀設計提供思路。
關鍵詞:景觀設計;景觀原型;設計策略;文化中心;裝置藝術;佛山新城
1.1 城市文化中心
城市文化中心是城市文化建筑成群組建設的場所。隨著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在舊區(qū)改造與新城建設中往往將多種文化建筑集中在一個或緊鄰的幾個地塊,形成功能更加復合,空間體驗更加多樣的城市文化中心。一般來說,城市文化中心以大型或重要的文化設施為主構成,可包括劇院、展覽館、美術館、博物館、紀念性建筑等[1]。相對于過去文化建筑分散在城市各處,文化中心集中布置的形成文化中心的模式對美化街道景觀風貌,豐富居民生活品質(zhì),提高城市風貌形象具有更有效的促進與更積極的意義。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就是對于地塊內(nèi)建筑外圍的空間環(huán)境的設計。
1.2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困境
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有其難點,這來自于文化中心場地普遍存在的矛盾性。城市文化中心場地矛盾主要在于城市文化中心作為城市重要的節(jié)點,既要實現(xiàn)城市視角下樹立城市紀念性、象征性和觀賞性宏大敘事,又要表達個體視角下為市民提供富有特色的高質(zhì)量城市公共空間的人文關照[2]。在景觀設計中,矛盾具體體現(xiàn)在下面3個方面:
1.2.1 城市特色如何彰顯
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需要彰顯城市特色,難點在于選取合適的城市特色進行精彩的表達。更進一步說,城市特色不能只是一味的表達,也要考慮到這些特色的真正受眾——市民是否理解與接受:特色的傳遞需要突出自明性與親切性。這些是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面臨的第一大難題。
1.2.2 場所特征如何表達
城市文化中心作為文化建筑集中匯聚的城市中心之一,設計形成的場所包含兩方面特征:文化性與中心性。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不能脫離文化進行設計。中心性是指文化中心場所需要讓市民明顯感覺自己身處城市的某處中心。文化性與中心性共同形成城市文化中心場所的獨特特征。如何通過景觀設計突出文化性與中心性成為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的第二大難題。
1.2.3 尺度差異如何協(xié)調(diào)
城市文化中心的建筑往往為了凸顯城市形象而尺度偏大。景觀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場地困難,尋找有效過渡空間的設計途徑,縮小人與建筑的尺度差異,增強市民在中心中活動的舒適性。在增進人的舒適性的同時,還需要考慮景觀自身的空間尺度變化,給市民帶來更豐富的空間體驗。消除對立又要產(chǎn)生差別,這是文化中心景觀設計的又一大難題。
1.3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重點
設計的難點也是設計的關鍵。挖掘并解決場地中存在的矛盾往往既是景觀設計的重點,也是項目獨特性的所在[3]。解決上面這些困境,既是城市文化中心景觀的設計重點,也是城市文化中心景觀不同于其他類型景觀設計的主要所在。筆者認為可以從地域、文化與空間方面尋求突破。地域文化包含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及其產(chǎn)生的區(qū)域性文化,是一個地方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的景觀特質(zhì),突出體現(xiàn)地方性特征[4]。具體來說,除了滿足形態(tài)優(yōu)美、生態(tài)良好等景觀設計基本要求外,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的重點在于這3大方面:地理、空間與文化。
1.3.1 地理特征
地理特質(zhì)是城市自然環(huán)境的綜合體現(xiàn),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產(chǎn)生的基礎,不同城市地理地貌特征不同,產(chǎn)生的地域文化不盡相同。文化中心景觀需要對地理特征給予足夠重視,喚起城市對養(yǎng)育她的自然環(huán)境的尊重,提升游人對土地對環(huán)境的關注。景觀地理特征塑造需要抓住氣候與自然肌理兩方面特征,其中如何通過植物、地形、鋪裝等體現(xiàn)所在環(huán)境的地理特征是這里的設計難點[5]。
1.3.2 空間適宜
空間適宜是呼應場所特征與協(xié)調(diào)場地尺度差異的關鍵。城市文化建筑在一般具有獨特而明確的功能,在造型方面往往會站在城市視角,追求建筑的造型感與寓意。這樣伴隨而來的是建筑的體量感往往偏重,建筑周邊空間尺度感超大。景觀設計如何在從空間的數(shù)量、分布、尺度和功能方面著手創(chuàng)造豐富的人性化、開放性空間體系,形成具有匯聚感的城市某處中心氛圍是空間設計的難點。
1.3.3文化展示
地理環(huán)境具有區(qū)域性,文化也必然帶有區(qū)域性的特征。文化展示既可以體現(xiàn)城市特色性,又是場所精神中文化性的要求[6]。景觀設計體現(xiàn)文化特質(zhì)是很多項目案例都會考慮的問題,這里選取合適的城市文化意向,通過景觀恰如其分將文化意象介入、傳遞、展示給市民的關鍵是這塊景觀設計的難點。
城市文化景觀設計的3個難點,我們探索了從原型理論引發(fā)的景觀設計方法,使游人理解感受城市文化中心的地域特色與空間舒適。原型理論是由瑞典心理學家榮格提出,是為了解釋集體潛意識概念而引出的一套理論。榮格在《榮格文集》第五卷中給出集體潛意識的定義:除了我們的即刻意識,還存在著第二種精神系統(tǒng):在所有個人身上完全相同的集體性、普世性、非個人性本質(zhì)—集體潛意識。潛伏于每個人心底之中的集體潛意識是沒有內(nèi)容的形式,當符合某種原型的情勢出現(xiàn)時,這種原型(集體潛意識)便會被激活,產(chǎn)生心理情緒的反應[7]。
基于景觀原型的設計使游人與客觀環(huán)境有效互動,使審美對象由客觀環(huán)境轉化為對融合想象的環(huán)境,使游人能夠超越客觀環(huán)境的限制,產(chǎn)生時空變化與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8-9]。從原型理論出發(fā)的景觀設計方法包括提煉與模擬,剝離與挖掘,抽象與轉譯等。這些景觀設計方法,在適用對象與具體操作方面有所區(qū)別,目的都是通過一系列變化將所選取的原型進行藝術化,增加易解性,更快更準的激發(fā)游人內(nèi)在潛意識,實現(xiàn)設計意圖。
對于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中的3大重點:地理、空間與文化,運用基于原型理論的設計方法,總結出相對應的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策略。
3.1從自然特征的提煉與模擬中,展示和突出文化中心景觀的地理屬性
城市文化中心景觀需要著重對自然環(huán)境考慮,在空間營造方面關照氣候條件,在形態(tài)層面對城市所在的地理環(huán)境進行展示。將地理環(huán)境特征轉化為形態(tài)層面的景觀語言,可以首先選取富有特色的元素對象。作為景觀原型的元素對象,既可以是單一的地理元素,像水系脈絡,也可以是多種元素組合而成的景觀。通過提煉其中的形態(tài)特征,模擬到景觀設計之中。許多經(jīng)典景觀案例中都包含這種設計方法的影子,像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勞倫斯·哈普林所設計的愛悅廣場,就是選取當?shù)叵鞔┰蕉碌膱鼍?,通過提取水流運動的走勢特征,模擬到城市水景設計之中,營造即富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現(xiàn)代美感的景觀環(huán)境。
3.2從街巷活力的剝離和挖掘中,彌補和提升文化中心景觀的空間屬性
協(xié)調(diào)文化中心建筑與景觀的空間尺度的差異,基本的思路是通過設置豎向上的過渡來消減建筑超人的立面給游人帶來的不適。除去常見的燈柱、景觀柱、雕塑外,還可以基于原型理論,尋找場地特色,剝離與挖掘可能的豎向原型,通過抽象、轉譯等設計方法設計即呼應場地特征,又富有場地特色的景觀設計。對于城市文化中心,場地特征之一需要營造活力,而與文化中心空間構成接近的又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街巷空間。街巷從古至今都是我國城市公共活動開展的重要場所,其中有大量可以研究挖掘的設計語匯。通過研究富有活力的街巷案例,剝離與挖掘街巷活力成因,尋找街巷類型空間中能夠激發(fā)活力的設計原型,再進一步的設計中將其轉化為景觀構筑物,一方面營造場景再現(xiàn)記憶,一方面彌補文化建筑帶來的空間不適,提升文化中心空間品質(zhì)[10]。
3.3從文化符號的抽象與轉譯中,展示和突出文化中心景觀的文化屬性
景觀表達傳遞文化,有兩個關鍵點,即景觀形態(tài)與文化感知。形態(tài)優(yōu)美,富有美感是景觀設計的基本訴求,不能為了展示文化而不顧形態(tài),使設計落俗。文化需要被游人感知。保證愉快放松體驗的前提下傳遞有趣的文化信息給游人是文化中心景觀展示文化的關鍵。景觀原型理論中的抽象與轉譯方法能很好的處理上述問題。抽象是指對于一個過程或者一件制品的某些細節(jié)有目的的隱藏,以便把其他方面、細節(jié)或者結構表達得更加清楚。在選取合適的文化意象之后,通過對符號的研究,對形態(tài)適當抽象簡化,使其更具有時代性與美感。對抽象后的造型不夠滿意,設計師可以適當融入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再創(chuàng)作,對原型進行轉譯。不同于文化景觀中常見的運用文化墻、名人雕塑等設計手法來生硬的“告訴”游人文化,基于原型理論的景觀設計是“激發(fā)”這些游人內(nèi)心已有的潛意識,將文化意象轉化成可以被游人感知的文化原型,更生動形象體現(xiàn)文化中心景觀的文化屬性。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位于佛山新城內(nèi),東平河以南?;貣|側緊鄰世紀蓮體育休閑區(qū)和佛山公園;北側是新城濱河休閑綠道,綠道穿插其中。當?shù)卣Mㄟ^公共建設項提升新城城市面貌,提升人氣,繼而加速新城及周邊的發(fā)展。佛山文化中心整體規(guī)劃成線性模式:兩排文化建筑沿兩側機動車道布置,中間圍合而成一條步行街,形成“線型”的文化中心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的范圍也就是這條“線型”空間(圖1-2)。
圖1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范圍
圖2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平面圖
4.1地理水系特征的提煉與模擬—鋪裝設計與水景設計
項目基地整體是建筑圍合成的直線性空間,導向性強,具有強烈的透視感。以“線”貫穿聯(lián)通整個場地,通過鋪裝與水景兩種景觀設計要素來豐富設計。在具體操作中,運用景觀原型理論,首先尋找將“虛幻的線”變成“形象的線”的適合的文化景觀原型。佛山地處珠三角腹地,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貫穿全境,屬于典型的三角洲河網(wǎng)地區(qū)。自古以來,當?shù)鼐用窬脱睾佣樱纬刹煌诮蠚赓|(zhì)的富饒的嶺南魚米之鄉(xiāng)。我們從嶺南水鄉(xiāng)中抽象出“水流”這條“線”。其次,在抽取了“水流”的概念原型后,需要抓取水流的形態(tài)特點進行鋪裝設計。水流有流動滲透的趨勢,以此為原型,將鋪裝引入兩側建筑的凹空間中,形成對建筑入口的暗示,既增強公共空間的指向性,又一定程度上改變單一乏味的街道空間;然后抓住水流時分時聚的特征,以此為原型,重構內(nèi)容豐富的中心景觀,在“水流”聚合處規(guī)劃水景小品,以實體的水呼應設計原型;最后整合線性空間與場地,對不同的區(qū)域設計不同的鋪裝細部,樹立與文化中心相匹配的特色景觀形象。游人走在分分合合的“水流”鋪裝上,多多少少能喚起日常生活中對周邊河道的記憶碎片,喚醒潛意識中的線性形象,感到似曾相識又不同以往,產(chǎn)生獨特的審美體驗(圖3)。
圖3 “流水”鋪裝原型提煉與模擬
4.2街巷空間活力的剝離和挖掘凸顯空間特色—“幻方”與景亭設計
佛山文化中心兩側建筑界面整齊,圍合產(chǎn)生的中間步行街空間??臻g層面面臨三個問題:(1)消減周邊建筑巨大體量;(2)凸顯場所特征;(3)與周邊環(huán)境融合。前兩個問題通過設計合適的景觀構筑物解決,后一個問題通過植物、景墻等在步行街內(nèi)的圍合空間實現(xiàn)。具體操作景觀從原型理論出發(fā),從與文化中軸空間類似的古代街巷入手,剝離歷史街道中激發(fā)街道活力,尋找表達“中心性”與“文化性”的設計原型,再進行組合。尋找具有“中心”原型特征的景觀設計要素。文化中心是城市的一種功能中心,場所的 “中心”性不只是大量人流進出后的功能滿足,更是在游人剛進入場所時就產(chǎn)生不同于一般建筑綜合體的潛意識感覺,包含“熱鬧”“集中”等特征。選取我國古代街巷中的的彩樓作為激發(fā)場地活力的設計原型,進一步選取“燈”“印” “綠”等富有嶺南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觀元素植入其中。形成復合型的地域文化小品—幻方(圖4)。
圖4 “幻方”設計過程
凱文·林奇將“可以理解”作為良好環(huán)境的重要評判。對構筑物原型的轉譯,采用周邊建筑設計的共通的手法,以配合強調(diào)這塊場地的與眾不同,加深游人對文化中心場所性的理解。選取作為建筑設計母題的立方體作為構筑物主體,材料上采用鏤空金屬板,以鏤空方形作為基礎圖形重復擴大。在構筑物內(nèi)嵌“燈光”方盒,內(nèi)置彩色玻璃燈箱,用重復的手法強調(diào)作為立方體的設計母題(圖5)。
圖5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建筑肌理與幻方肌理
4.3 城市文化符號的抽象與轉譯—裝置與細部設計
景觀體現(xiàn)文化的途徑有多種,可以是對文化形態(tài)上展示,供游人欣賞;也可以將文化融入三維的空間,讓游人體會;還可以將文化與現(xiàn)代裝置藝術結合,讓游人親自參與其中,增加趣味性?;诓煌耐緩?,本項目有針對性的選取嶺南印章、花燈、冰裂紋、花窗等不同的文化原型,在細部上深化,傳遞豐富多樣的嶺南文化(圖6)。
圖6 嶺南文化原型符號抽象與轉譯策略在景觀細部設計中的運用
作為文化展示的幻方,選取符號性較強的文化原型,像“印章”,對其造型稍加抽象簡化之后,設計成“印章”的燈箱,然后在幻方內(nèi)以5*5的方式布置25個“印”燈箱,通過一定的數(shù)量強化其文化性。對于將文化融入空間的幻方,在文化原型選取上選擇適合營造空間的文化原型,然后再進行轉移。像“綠”之幻方,選取垂直綠化“盒子”作為文化轉譯載體,通過對“盒子”的疊加,營造出幻方下面的小空間,使游人在幻方之中活動的同時,感受來自空間將關于綠色、環(huán)保與科技的文化意蘊融。至于裝置藝術,則是直接挑選既能能夠表達文化意味,又可以安置在幻方之中具有可行性的裝置藝術作品。優(yōu)秀的裝置藝術無一不是創(chuàng)意與心血匯集的產(chǎn)物,是凝結藝術家智慧的作品。景觀設計師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設計出優(yōu)秀的裝置藝術,但可以選擇合適的裝置藝術放到項目之中,這樣既能表達景觀設計的意圖,又在形式與功能上反映不同思維下的趣味(圖7)。
圖7 “幻方”設計效果圖
城市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需要立足于城市文化中心的場地特征,將地理屬性、空間屬性與文化屬性作為設計的重點。從原型理論出發(fā)的景觀設計方法多樣,設計策略具有自身的特點與優(yōu)勢,能較好的解決文化中心景觀設計中存在的重點難點,本文只是選取其中若干設計方法進行總結。景觀設計的途徑有很多,嘗試以重視邏輯性的設計途徑進行景觀設計,以盡量理性的設計過程將場地種種可能挖掘出來,并最終呈現(xiàn)給游人。而景觀原型理論就是打開理性設計之門的鑰匙之一?;谟稳似毡榫哂械募w潛意識,在景觀設計時盡量去挖掘各種適合的景觀原型,然后通過轉譯等手段設計出最終的景觀作品,來激活游人心中相關的、共通的“原型碎片”,游人游玩的過程中產(chǎn)生共鳴,獲得豐富多樣的體驗。
【注釋】本文來自作者自繪
【參考文獻】
[1]王凌.淺析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設現(xiàn)狀與特點[J].華中建筑,2013(10):130-134.
[2]張齡.景觀型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區(qū)建設改善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花木城市副中心為例[J].規(guī)劃師,2008,S1(24):7-9.
[3]金云峰,簡圣賢.淚珠公園 不一樣的城市住區(qū)景觀[J].風景園林,2011(5):30-35.
[4]林箐,王向榮.地域特征與景觀形式[J].中國園林,2005(6):16-24.
[5]韓炳越,沈實現(xiàn).基于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J].中國園林,2005(7):61-6.
[6]XIANG Shuping,JIN Yunfeng.Foshan 1000 Lantern Park[J].paysage topscape,2013(12):66-73.
[7]榮格 K G.原型與集體無意識[M].徐德林,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
[8]金云峰,項淑萍.原型激活歷史——風景園林中的歷史性空間設計[J].中國園林,2012 (2):53-57.
[9]萬億,金云峰.兼顧主觀審美與客觀生境的校園綠地景觀優(yōu)化——以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為例[J].住宅科技,2015(6):42-48.
[10]金云峰,俞為妍.基于景觀原型的設計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為例的情感空間塑造[J].華中建筑,2012(10):48-53.
論文全文版面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項目】參加人員:金云峰,周曉霞,范煒,張悅文,顧丹葉,馬唯為,姚吉昕等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項目》基地現(xiàn)狀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項目》設計意向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項目》設計構思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項目》設計效果圖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觀設計項目》節(jié)點設計圖
【延伸閱讀】為了不同生源研究生適應于《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總結出基于“景觀原型”一套設計方法,自2009年起連續(xù)發(fā)表論文16篇,包括史原型、自然原型、歷地域原型、藝術原型等4大景觀原型
相關文章
評論
全部評論0